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个人总结

2022-08-25 个人总结 阅读:

关于中国外交新走向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中国未来的外交走向校徽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任课老师: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中国融入世界程度的加深, 中国面对的国际安全压力和和 国内发展压力都呈现了急剧上升的态势, 对中国外交长期坚持的一系列战略原则 和思维形成了严峻挑战, 使的中国政府推动外交转型,在更宽视野和更高平台上 把握中国和平发展的方向, 中共十八大对中国外交进行了重新规划,中国外交在 心态、姿态、理念及行为上,正从“被动面对内外挑战”的压力型外交向“主动 进行布局谋势” 的动力型外交转变。十八大以后的中国外交将呈现为不同于改革 开放前的革命外交, 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外交的新版外交,正式步入负责任大国 外交的新时代。一、当前国内外新环境从国内看,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伟大成就,我们已经站在 了可以发挥综合优势的发展新起点上。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 跨上新台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第二大贸易进 口国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 最大新兴市场,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了 20%,人民的生活也在持续改善。这些,都为我国继续前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 基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国内市场和区域开发空 间广阔,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科技教育整体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资金供 给充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产要素综合优势将长期存在。有了这样一个好的 基础, 我们有条件、 有能力、 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我们党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 即在我们党咸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从国际看,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 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 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 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 家整体实力增强, 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 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 响深远, 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 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 局部动荡频繁发生, 粮食安全、 能源资源安全、 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从周边看,中国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一方面,亚太地区仍然是世界上发 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是世界上最有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求和平、谋发展、促合 作仍是这一地区的主流。

另一方面,随着美国近年来“重返亚洲”和“亚太再平 衡”战略的实施, 亚太地区的不稳定不确定困素增多。我国周边的不少热点问题 “高烧不退” 一些周边国家政局动荡,一些涉我领土主权的问题频发,其中不 少直接影响着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二、中国外交新走向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舞台上不过刚刚亮相, 中国外交的新篇章也只是 刚刚开局。从中国领导入在国际舞台上繁,忙的身影,从中国外交新理念、新布 局的不断出台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具有国际视野,更加 重视外交工作, 更加注重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互动中谋划各项工作。在确定中 国现代化发展战略时,必须首先将中国置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去认识, 确定符合国家利益和发展需要的恰当外交战略。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外交战略做出 了系统深入的思考,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今世界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 体”, “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 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期中国外交规划了路线 图,指明了前进方向。

一个目标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

作为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外交战略必须始终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服从和服务于中国总体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十八大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 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明确提出了“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 改革开放”的任务目标。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中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战略是 “内政优先”, 其重心是推进国内现代化建设。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人类命 运共同体”, 中国发展是全球发展的一部分,不能脱离全球发展整体而“关起门 来搞建设”,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国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 放”,必须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 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 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因此,对内求发展、求和谐,对外 求和平、求合作,将是中国较长一段时期内外战略的核心。并且,“实现中华民 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诉求, 是一切工作必须 紧紧围绕的中心和大局。在这一大局中,党的建设、国家建设和民族发展已经成 为新时期中国大战略的三个支柱,也是中国对外战略紧紧围绕和服务的中心任 务。

两大挑战 到 2020 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 局出发,中国对外战略面临着两大挑战。

一是安全压力急剧上升。从传统安全威胁来看,未来五至十年,中国最大的 安全压力来自于美国亚太战略调整带来的结构性压力。自 2009 年以来,美国启 动“重返亚洲”战略,不断强化与韩国、日本、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的盟国 关系,频频举行军事演习,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 计划,推销美国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制造了亚太地区的紧张态势。同时,地区动 荡频繁发生,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朝鲜半岛局势充满不确定性,黄海、东海和南 海地区争端联动,树欲静而风不止。

从非传统安全威胁来看, 随着中国与世界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中国海外利 益加速拓展, 新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在十八大报告的不同部分提到了大量非传统 安全问题,如大规模传染病、严重自然灾害、国际恐怖主义、国际金融危机、重 大突发事件、气候变化与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诸 如此类的新安全问题如果处置不当, 均可能上升为影响中国和平发展全局的总体 威胁。

二是发展任务日益艰巨。

十八大明确了未来十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艰巨任务,特别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加 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 涉及方方面面利益结构和体制机制的调整,无异于一 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同时,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入,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也不断增 强, 利益格局的深层调整释放了各方面参与外交的积极性, 网络问政、 媒体参政、 社会议政, 使得中国外交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维护和巩固中国发展势头 和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阻力在加大,中国寻求和平发展的难度在加大。承受 压力和化解压力的压力型外交越来越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对关系 围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目标, 十八 大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强 调中国对外战略需要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一是统筹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的关系。近年来,中国强调转变内外有别的传 统外交观念,确立国际国内一盘棋的战略思想。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 内大势,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从复杂国际形 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的国际大局着眼,把握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国内大局, 把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更好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更 好地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

二是统筹治党治国治军的关系。

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促进人类和平 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已不仅把外交看作一种业务性工作, 而将其看作一种使命、 责任和事业, 贯穿于治党治国治军的总体布局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届中央政 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中,阐明了“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 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外交总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中国外交不仅是中国 外交部门的事务,也不仅是中国政府的事务,而是党、政、军、民共同参与的总 体外交事业, 它的目标是“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 努力”。

三是统筹五位一体布局的关系。十八大确立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几乎在所有领域都有对外事 务,外交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政治领域,而是弥散到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文化 领域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领域外交逐渐从地区、国别外交的内涵中分离出来, 成为相对独立的外交新概念和范畴,外交的层次化和深度化趋势明显加强。

四大支柱 适应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要求,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的对外战略和外 交政策进行了重新部署, 核心是把中国定位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坚 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基础上,强调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 务,无论在心态、原则和姿态上,还是在理念和行动上,都集中传递出一个重要 信息, 那就是中国对外战略将强化战略导向, 将更多在世界舞台上表达中国声音,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是公平正义精神。

十八大报告在坚持和谐世界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 国际关系的若干新精神。十八大报告指出,“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 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与一些国家推行的“新干 涉主义”理念不同, 中国倡导一种以国家平等、 政治互信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原则。

与“颜色革命”、 “文化帝国主义”理念不同, 中国对多种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采取了“尊重”、“包容”、“互鉴”的态度,“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 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 包容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政治选择,互鉴不同文明 的经验和成果。

与一些国家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以邻为壑,靠牺牲他国利益来寻求 本国利益的做法不同,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兼顾”、“平 等”、“均衡”、“共赢”等思维,致力于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 伴关系,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实际,反映着当今世界发展的方向,是中国外交必 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指导思想。

二是和平发展道路。

面对中国实力的迅速崛起,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发展道路 充满疑虑,担心中国走“国强必霸”、“冲突战争”的老路。面对国外舆论的种 种猜测和怀疑,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强调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和平发展,“要坚持开 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 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 繁荣的和谐世界。

”十八大报告以否定式的思维对中国外交面临的热点问题表达 了鲜明的立场和主张, 明确了一切外交事务的是非标准,比如中国外交“坚决维 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主张和平 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 “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 国合法政权,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同时,十八大报告也以肯 定式的思维表达了对全球性挑战的积极态度, 比如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 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 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 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积极 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可见,十八大报告在对外 事务上改变以前只强调不要什么的战略思维,从过去“反对什么”和“不干什 么”转向“支持什么”和“干什么”,丰富和发展了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使得 外交战略更具操作性和务实性。

三是互利共赢战略。

十八大报告对互利共赢战略进行了新的发展和提升,将 互利共赢提升到世界理念、国际规范和外交战略的高度。从世界理念来看,十八 大报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强调“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 理关切, 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首先把“共赢”作为新时期中 国外交的旗帜,是中国对世界理念的一次重大改变。为此,中国不仅继续依靠和 支持发展中国家,“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 力”, 而且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 擦”,还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总之, 中国所寻求的是积极参与全球化分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发展贸易,推动 投资,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这是一种开放的发 展思路, 更是一种与世界同兴衰共命运的战略观念,是中国外交战略的一次深刻 调整。

四是和平共处原则。

十八大报告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对处理不 同类型的国家间关系做了创新和发展。在发达国家外交上,提出发展“新型大国 关系”的主张; 在周边国家外交上,提出“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 的新诉求; 在发展中国家外交上, 提出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 “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等新提法;在多边外交上,明确提出支持联合国、 二十国集团、 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四大平台等发挥积极作用。还首次提出扎 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海外合法权益”、“夯实国家关系发展 社会基础”等主张。

所有这些新提法和新主张都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 创新和发展, 是中国外交与时俱进的产物,为未来中国外交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 间。三、应对外部威胁 支持多边主义 中国注重以多边主义为外交重点实现多重目的, 一方面弱化美国及其盟友的 影响, 一方面展示自己作为负责任大国与合作伙伴的形象,并推动以中国为领导 的多边行动,扩大中国的影响。

推动军事外交 中国政府正大力展现其军事领域的透明度。

中国已与22个国家建立防务与安 全的协商对话机制, 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军事交流来展现更加开放透明的军事形 象, 通过参与各种国际行动来提升解放军的形象,以及改善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关 系。

推动经济外交 经济外交已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中国利用贸易投资等手段支持中国的 外交关系, 运用传统外交来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利用自由贸易协定向周边小国 保证, 中国的发展对他们有利; 积极参加国际经济组织来展现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并加强在全球的经济合作。

不可否认, 动力型外交越来越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新的 国际战略环境中,我们要善于从挑战中捕捉和运用特殊机遇,推行外交新政,实施 新的外交布局,真正做到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 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以便为未来争取更多主动权。

我们相信,中国外交的未来会更有看头。现在的中国,已进入为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而奋斗的新时期。

中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在不断提升,中国的国家利益在不断延伸,中国在逐步走上世界的中心舞台,中 国与世界的关系在频繁的互动中日益紧密。

当然, 中国外交面临更多的风险与挑战也是必然的。

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有自己“成长的烦恼” 。这种烦恼必然会体现在与世界的复杂互动中,体现在外 交工作的方方面面。

同时, 世界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更会给中国外交带来可以预 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会风平浪静,中国的周边形势 同样是波谲云诡。

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不会一蹴而就,意识形态领域的斗 争仍然暗流涌动。

全球性问题带来的挑战不会消失,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仍 会持续。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深化蔓延、世界经济整体衰退的风险仍然如影 随形。

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适应新的角色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世界各国适 应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也将是一个长期的纠葛进程。

但成长中的中国外交会 在磨砺中更加精粹,会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更加成熟自信。

国际新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战略

国际新形势下中国的外交战略 摘要:目前,国际形势总体平稳、局部动荡态势,大国围绕国际秩序和地区热点加强博弈, 世界格局变化更加复杂。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国内经济迈向新常态和外部环 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外交大力开拓创新,成果显著,中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 升。

新形势下, 中国该如何发展?发展空间有多大?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 我们应该站在一个 全面的角度,不仅要看到国内的发展状况,也要看到国际发展形势以及我们的外交地位。从 国内形势来看,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依法治国,大力发展民生。与此同时也面临着 诸多挑战,经济结构调整、生态治理、能源安全和劳动力配置等都是摆在眼前的紧迫问题。

从国外形势来看,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国际地位上升。纵 观全局,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 体 和 平、局 部 战 争,总 体 缓 和、局 部紧 张,总 体 稳 定、局 部 动 荡,将是今 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总体来看,世界以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欧洲部 分国家为主导,从自身合法利益以及各国共同发展出发,围绕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 进行角逐,谋求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国际形势千变万化,国际局势有牵一 发,而动全身的态势,各国想要在这种局势中谋求发展,就需要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谋求 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勇于面对竞争。中国又有怎样的外交战略呢? 一、国际格局与外交关系 世界格局是指国家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相对稳定的一种关系。21 世纪以来,旧的世界格局 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地方冲突与民族冲突此起 彼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当今世 界已经进入大变革、大调整、大转型的信息革命阶段,一切都要在信息革命的天秤上重新定 位、 衡量, 外交工作也不例外。

在信息每时每刻千变万化的情况下, 中华民族万变不离其宗, 坚持以和为贵,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私利。

中国主张国与国之间、民族和民族之间应通过对话、谈判、交流、互动来化解冲突和矛盾。

这是中国人民的心声,也是世界人民的意愿。中国和合外交的理念,渊源于中华民族深厚的 文化和睿智的生命智慧。尽管中国外交面临冲突和矛盾多发期,但只要能“处变不惊,稳中 求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就能开出新局面。

二、国际安全与地区热点 2015 年,全球地区热点仍然集中于中东、东欧和东亚三个地区,但形势出现新变化,而且 特点各不相同。对中东地区来说,美伊关系对中东形势有决定性影响,美伊对抗结束是历史 性事件。在后伊核时期,美伊关系将由对抗状态转化为非敌非友状态,伊朗承认美国在中东 的主导权,而美国则承认伊朗的地区大国地位,承诺不损害伊朗政权的安全。双方都将从这 一妥协中受益。

虽然由于美国国内多数人反对伊核协议, 两年后新当选的美国总统是否继承 奥巴马政府的这份外交遗产尚有不确定因素, 但从大势看, 通过政治谈判解决伊核问题是大 势所趋。后伊核时期给中东地缘政治带来的新格局,将为其他国际力量如欧盟、俄罗斯和中 国在中东施展影响提供更大空间。亚太是地区热点问题集中的第三个地区,2015 年有关形 势也出现一些新变化。与中东热点不同,围绕亚太地区热点,有关当事方之间实际发生冲突 的风险并非在升高,而是趋于降低。无论是在有关领土及海洋权益争议问题上,还是在冷战 遗留问题如朝鲜半岛上的对立, 可控性总体都有所加强。

亚太地区的紧张气氛主要来自大国 在地缘政治上展开的战略博弈。美、日为在对话战略博弈中争取有利态势,常常利用地区领 土争议问题做文章,而个别与中国有领土争议的国家试图利用大国矛盾,坐收渔利。因此, 管控这一地区的热点问题, 关键在于大国关系, 尤其取决于大国之间能否增强战略互信。

2015 年,由于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总体朝积极方向发展,在一些具体问题上的摩擦和争议并未 对地区安全形势造成根本影响。从局部来看,亚太地区与中国外交密切相关,美国实施重返 亚太的政策下,其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与加强与菲律宾等国家合作,使得中国南海问 题的矛盾更加突出,中国陷入复杂的发展环境中。为此,中国不断加强与亚太地区的国家的 友好联系, 在外交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即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 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三、中国周边形势发展变化 中朝关系回暖、 中日关系中的碰撞、 中越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等等, 面对复杂的周边形势, 以“亲诚惠容”为理念的中国周边战略浮出水面。围绕“亲诚惠容”理念,中国周边战略取 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第一,亚信峰会作为契机,使得中国所倡导的亚洲新安全观获得了广 泛的认可。

倡导并践行符合亚洲发展实际和共同利益的新安全观是亚洲国家的普遍诉求。

第 二,以APEC北京峰会为平台,中国所倡导的亚太自贸区为APEC注入了新的活力。亚 太自贸区方案强调,亚太自贸区的建设应以所有APEC成员参与为前提。目前,亚太地区 的区域经济合作呈现出“三驾马车”并存的局面:前景尚不明朗的中日韩自贸区、不包括中 国的TPP与不包括美国的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

显然, 要摆脱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目前 的困境,亚太自贸区是一个理想的出路。

四、“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及问题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 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 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 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 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 平发展的旗帜, 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打造政治互信、 经济融合、 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的建设不仅不会与上海合作 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等既有合作机制产生重叠或竞争,还会为这些机 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一带一路”将会以开放多元的特征推进区域合作的进程,并有可能 成为最终推动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个新途径。

五、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 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外交关系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在继续巩固与发展中国家友好合作 关系的同时, 根据国际新形势的变化以及自身外交战略的调整, 对自身与发展中国的外交战 略也进行了调整和丰富, 以谋求同兄弟国家的更好发展。

邓小平基于对时代主题的全面认识, 从中国独立自主出发,确定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的两个基本原则:第一 , 中国与发展中 国家关系的战略基础不会改变 , 中国作为第三世界的一员,要永远维护第三世界的共同利 益。第二,中国要联合第三世界共同反对霸权主义,绝不做第三世界的领袖。中国作为国际 中的重要力量,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进入新世纪以来, 中国更加重视从战 略高度开展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探索双方经济合作的新形式。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经 济外交工作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以政促经、政经结合,互利互恵、共同发展,形式多 样、注重实效”的指导原则。伴随中国不断调整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战略,伴随中国与发 展中国家经济合作形式的多样化与制度化 ,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遍及发展援 助、贸易、投资、金融、能源等各领域,真正走向了互利共赢的全方位经济合作。

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战略与布局

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个人总结

http://m.zgzsclpt.com/gerenzongjie/195648.html

推荐访问:新形势下 中国外交 形势与政策个人总结 形势与政策个人演讲会总结

个人总结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建筑工程计量计价技能考核个人总结 下一篇:卫计委考核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