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疑导学,引思促学】课时测评导学导思导练

2024-03-24 其他范文 阅读:

  【摘要】新时期课改要求,教学中要立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体的探究式学习;立足改变课堂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实践证明,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精心设计疑问,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进而促进学习的教学方式正是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是一种值得研究和推广的好方法。本文笔者结合计算机教学实例浅析教师设疑艺术。
  【关键词】设疑;思维;自主自觉;探究
  
  所谓“以疑导学,引思促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设疑的方法,或教师引出疑问或学生在教师的设计下自发产生疑问,从而活跃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自觉自主地进入探究式学习。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问即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设疑就是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方法的巧妙运用能够营造趣味横生,余味浓浓的学习气氛,达到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结合计算机教学的实例浅析教师的设疑艺术。
  一、教学中恰当运用“设疑三部曲”
  1.设疑导课――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导入新课时设疑,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思维活动,同时通过解疑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如:EXCEL入门开课时,教师先展示了这样一道智力题:有9个同学在操场上做操,他们所站的位置分别是:小明的前面是小红,小圆的前面是小琴。小红的右边是小华,小芳的后面是小乐。小明的右边是小芳,小明的后面是小虎。小虎的左边是小龙,小明的左边是小圆。接着马上提出疑问:小芳的前面站的是谁?谁站在小圆的后面?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有的画图,有的角色扮演地热烈讨论起来。思考片刻,教师展示出这么一张表:
  ,继而点明本课主题:表格也是一种交流表达方式,有时比文字更简洁明了,便于查看。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轻松愉悦,更让教学主题突出,教学实际目的明确,学生自然就主动愿意并饶有兴致得进入学习状态。
  2.设疑引思――活跃思维,解决难题
  别林斯基说:“教学方法应该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发展积极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设疑,让学生通过疑问,自主地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有帮助,更会让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对他们的自身发展有重大意义。当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学习的热爱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教学中,笔者通常采用以下几种疑问方式:
  (1)启发式疑问:启发通常都与学生的思维同步,学生在做了一番思考之后,教师做适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作更深的探索与研究,进而形成更完整的知识体系,获取更大的成就感。比如:在WORD排版课上,对于某种效果的设置,学生通过创意或原有知识的再构建,可以找出多种途径达到同一目标效果,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不同的方法的优劣,从而有选择地运用它们,教师就要抓住时机提出启发式疑问:实现这种效果哪种方法更好?或者这种方法更适合实现什么效果等,学生带着问题进一步激发思维活动,主动对比和运用所学知识,找到疑问的答案,从而不自觉地形成更清晰、更完整的知识体系。
  (2)竞技式疑问:所谓竞技式疑问就是用竞技的方法让学生主动产生疑问,激发“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这正是抓住了青少年好奇好胜的本性,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用竞技式疑问去“钓”他们的学习“胃口”,使学生在学海中具有“海阔凭鱼跃”那样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使学生有信心,有毅力,有旺盛的学习热情和求战情绪,斗志昂扬地去攻占学习道路上的一座座难关。所以这种疑问方式能最快地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WORD中表格与文字的转换知识点,或讲解EXCEL中公式和函数使用时,教师均设计竞赛环节,让师生同时竞争用最短的时间试图完成任务,当教师用新知识用绝对的优势胜出的时候,学生的求知欲立刻被点燃,甚至有的学生就会不自主发出惊叹,强烈要求求解。竞技式疑问在生生之间的竞技还能促使学生因为想要在同伴中取胜的心理,更有信心地尝试整合已有的知识,进而创新创造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好方法,让师生共受益。
  (3)陷阱式疑问:这种疑问通常都针对学生容易出错或太过轻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而设计,学生面对这类疑问的思维多处于“低谷”状态,教师通过精心策划,潜移默化地诱导他们碰壁,之后投石激浪,引发学生主动质疑思考。这种方式能十分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重视并自觉地掌握它。如:在教授EXCEL表格中单元格数据格式的时候,教师特意设计了一个带有身份证号的团员信息资料供学生输入,一开始,学生都认为这是个很简单的任务,但是这里的设计陷阱就在于身份证号码作为单元格默认的常规数值输入时,会被显示成科学计数,这显然于实际需要不相符。顺着实践过程,学生很自然地遇到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并自发产生疑问皱眉思考,他们或自主或协助地深入探究起来。当他们在无防备的情况下,掉进“陷阱”苦于无路可寻时,教师适时启发、点拨、因势利导,就起到绝处逢生的功效。
  3.设疑续味――拓展延伸,回味无穷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设疑,如果用的好,就可以既是知识体系承上启下的拓展延伸,更是“词已尽但意无穷”的求知欲延续,这自然也加深了学生对下一次课的期待。所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也正是利用了这种心理,课堂何尝不是如此。比如:在PHOTOSHOP中《选取工具的使用》一课结束时,提出延伸疑问:课后,同学们是否可以找一张最崇拜的人物图片,和自己的照片结合,实现“我与名人合影”的愿望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得刚要圆满结束的课堂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下课铃虽响,学生们却热烈地讨论起如何实现这一愿望的种种设想,学习的兴趣不仅未随铃声而去,反而更留恋起这堂课,并期待下一次课的到来了!
  二、运用 “以疑导学”的注意事项
  1.疑问的设计要以知识点为中心
  教师提出疑问如果仅仅只是希望学生得到互动而机械地提问,这样的疑问学生几乎不用脑子想就能顺口回答,是浅层次的,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从认识论角度来说,每一个新知识均有其产生和被提出的必然过程,是人们在认识事物或寻求规律的历程中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被发觉、被提出进而被研究、被解决的。疑问的设计正式要以知识点为中心,部分地还原这个过程,使学生在亲自实践中自然地认知到某知识点被提出的原因,从而解决了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不知所以的困惑,知识体系也就自然更完整更科学了。
  疑问设计的知识点也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这是因为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与新授知识的矛盾以及本身的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容易形成某些思维障碍,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上产生了某种脱钩,而这又恰恰是课堂教学中所刻意要解决的矛盾,教师要善于捕捉这种矛盾,把“困惑点”作为设疑的题材,由此去设置疑问,寓难于趣味之中,解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桥梁”,引导学生对重难知识点的带疑探究,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疑问的素材要以生活为原型
  设疑不是天南海北,不是仅追求新、奇等感官刺激,而应以生活为原型,从实际中取素材,这既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实际的需要。疑问的设计只有在联系生活的素材中才能让学生有更深刻地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解疑的实际目的,这也正是营造“活课”的关键。尤其像计算机这种实际运用极强的课程,往往就是在应用中表现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计算机教学中的设疑更应该结合生产生活,使得疑问更具操作性和实用性。
  3.疑问的效果要以评价来提升
  教师组织学习效果评价既是对教学知识点的总结与提高,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以疑导学是一种动态的,多元的教学方法,疑问一旦提出,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因为个体差异,思考方式,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等各种因素得出一些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解疑方案。这时候,教师组织课堂评价要不仅评价学生解疑方案的优劣,更要从个人建构主义学习论出发,在肯定学生存在差异的同时,更肯定个人的主动思考和探究过程,调动起学生的主动建构积极性和潜能,让每一位学生学会有效的构建自己的知识,及时修正、调整和重新进行自我认识。这也正是设疑教学方法运用得最圆满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以疑导学”作为一种有效的“引思促学”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重视和运用,当然,只有紧紧围绕学科教学目标的要求,围绕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第一要务,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更多更好的教学方式,灵活巧妙地加以组合运用,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陆云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2
  [2]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洪秀娟.《以疑促学 以疑助学 以疑导学》 
  [4] 顾志明.《“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设疑导学艺术》

【以疑导学,引思促学】课时测评导学导思导练

http://m.zgzsclpt.com/content/310026.html

推荐访问:疑导学 引思促学

其他范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初中英语实践与提高八年级 下一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答案 [构建幼教活动中机构与家庭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