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式方法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的运用|思想品德课堂游戏

2024-03-23 其他范文 阅读:

  广西宜州市刘三姐中学宜州546300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造成本课程教学的开展不尽人意,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探究式学习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实效显著,成为当代教学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本文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经验,对探究式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政治,思想品德,探究式学习,操作运用
  
  新课程改革更多地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自主学习的能力则是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出来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就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相对于研究性学习来说,强调对概念、知识的理解,问题的选择主要以完成教材学习任务为目的,面向学科知识,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它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有时需要学生在课下做准备工作。像初三思想政治课教材第四课第二节“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好材料。但因其内容理论性、政策性和教育性强,教师的引导、总结概括决定着探究教学的效果。探究式教学不但需要教师营造出较高水平的教学环境,学生得以充分体验、表现和创造,成为探究学习的主体和核心;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参与的程度,教师以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依据探究步骤控制学生的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好引导者、支持者、促进者的角色作用。下面,本人想就初中政治课探究式课堂某一实例教学,谈谈教师作用的发挥。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本课程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因素,造成本课程教学的开展不尽人意,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
  1.1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依然存在。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一言堂”、“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现象,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品德和能力的培养,重书本内容,轻视学生的生活,把学生局限于书本、学校……思品教育缺乏鲜活的生命力,枯燥的说教不绝于耳。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扮演着观众角色,结果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严重缺乏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缺乏创造性、独立性、自信心和合作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等。这种现状是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极不适应的,同时更难以满足未来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主体性、创造性人才的要求。这些事实不能不说明我们传统课堂教育存在着很多弊端。
  1.2教师的素质还参差不齐。
  新课程尽管已在全面推开,但任课教师面对新课程,教学观念并未全面转变。有关部门对任课教师也进行过相关培训,但由于时间短,加上教师个人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其培训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若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不到更新,很容易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出现。目前在我市担任思想品德教学的老师中,也并不全是专职教师,有个别学校由于思想品德专职教师的缺乏,由其它专业的教师担任本学科的教学也屡见不鲜,这样更可能使思想品德教学大打折扣。一本书,一支粉笔,人人会上思想品德课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新课程的实施无疑对广大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学科的重视度还不令人满意。
  就某种程度而言,思想品德课的重视程度跟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课程相比,可谓是弱势学科,教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在学校也好像低人一等,尽管说作为一名教师,上好课是本职工作,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甚至可以说,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不管别人态度如何,我们都应该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但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的这种歧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使部分教师意志消沉,进取心下降,个别教师甚至有得过且过的消极想法。设想一下,若抱着这样一种心态,教师上课的效果会怎样,就可想而知了。
  1.4教学评价的单一化造成了教学的简单化。
  以往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评价手段主要围绕学生考试成绩展开的,重结果轻过程,“一考定终身”,带来的是学生学习方式围绕“怎么考,就怎么学”,而对于教师而言,则是“考什么,就教什么”,于是教学中划划背背就成为思想品德课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种评价方式,带来的弊端可能会是一个道德品质差的学生,在考试中却取得了好成绩,从而造成思想品德的思想性、人文性被应试教育冲击的支离破碎。
  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帮助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不能不引起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深深的思考。而推行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其根本目的就是试图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使思想品德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探究式在课堂运用的策略
  2.1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宽松学习氛围。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这种教育必须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要素。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辅导者、引导者,促进者,既要保持必要的权威,又要以一种伙伴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民主的态度,要打破教师是主宰、是权威、打破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学习的思维定势;要认识到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发展心智的活动,学生应该始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所作为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都是以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为转移的,要为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舞台,教师在这当中只起到如何引导学生在舞台上如何更好的演出的作用。
  2.1.1做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
  探究式学习,往往以提出一个令人疑惑的事件为开端。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鼓励提问、大胆发言的氛围,使学生大胆地解释材料,假设、挑战证据,或批评对方的研究设想。教师要耐心地倾听,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当讨论陷于僵局或出现错误方向滑入歧途时,教师可作引导性介入。科学探究要依靠问题不断推动。教师要有步骤、渐进地导向本质问题,使讨论集中在几个要点上。
  2.1.2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支持者。
  探究式课堂学习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性探究。合作性探究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有助于培养他们合作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品质,并且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不同的解释。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和宽容,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学会做人与处世。一个在探究过程方面有着高度技巧的灵活的引导者,会建立起融洽、和谐探究气氛的支持环境和平台,教会学生倾听和提问的技巧,对别人的发言深思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发言机会尽量保持平衡。既要避免有的学生具有极大热情而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敏感性,滔滔不绝阻碍别人的发言;也要避免有的学生寥寥数语,什么也没说清楚的现象;使学生讨论保持平衡。
  2.2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式学习需要以一件令人疑惑的事件作为开始,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不知不觉渐渐产生有学习的兴趣,从而自然而然的进入课堂的主题。这其实是一种导入的方法,但又有别于传统的导入法,传统的导入法只是教师在灌输给学生该堂课的主题,学生处于被动接收者的位置,而探究式教学中创设的情景,不但是导入,而且要导得妙,而且能使学生主动探寻答案。
  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激起探究欲望。情境否巧妙得当,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探究欲望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十分重视通过图片、漫画、歌曲、故事、影像资料、时速资料等多种形式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跃跃欲试,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进入探究铺平道路。
  以第二单元《学会交往天地宽》为例,教材提供了一个故事引导《孟杰和它的伙伴们》,讲述一次涉外交往活动,教师再让学生浏览完后,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疑问,如:这个故事里出现了哪些小尴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小尴尬?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进入当堂课的主题:在交往中完善自我。再进一步提问: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不要交往,交往会不会影响学习?――这个问题很贴近学生,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觉得,这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跟自身密切相关的事情,从而激发学习的热忱。
  再如,在学习《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现状》时,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我国人口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人口问题是不是只从数量上考虑,人口问题本质上是不是数量问题。这些问题是探究解决人口问题方法的矛盾和难点所在,直接指向探究过程、路径和方法。每一问都作为继续探究的原动力,引发学生思考,产生疑惑,使学生在自己的发言和前面发言的同学的观点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热烈的讨论必然表现出理智的差异、对立的观点和解释。教师的任务是通过强调探究过程并引导学生加以反应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努力引导他们提出假设,形成构想。学生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探究;通过归纳、演绎、推论等综合分析法,认识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随着问题逐步展开,他们越来越接近知识的前沿。在探究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深刻性,而且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宽容,激荡起学生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心,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满足。
  2.3抓住实践,知行统一。
  要使课程充满探究的气氛,必须使其与实践密切相联。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不仅仅是指传统认识上的要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包括这样两种含义:一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足够的能动活动,从而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二是精心设计和具体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和充分的活动时间,既能够实现理解、认知、探索和创造,又能够得到体验、交流和表现。比如这一课中,教材设计了一些实践项目,向自己给过他人什么帮助,他人给过自己什么帮助等,使学生在课堂发现个人在交往中的长处与不足,并使其有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初步感知。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知行统一,教师还要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当中,只有这样,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才真正达到了。
  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小品、演讲。让出讲台就让出了一片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天空;让出讲台就让出了学生施展才华的舞台;让出讲台就解放了学生的手、口、脑,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动起来。学生走上讲台,其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能量就得以充分释放出来,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真正体现出来了。在课堂最后又设计了《人在旅途》的游戏。所学的知识在和同学的互动中,有更生切的体会和认知,从而强化了教学效果。
  3.注意总结,深化认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总结和强调,唱响人文精神主旋律,让学生在教学中提高思想认识,提升精神境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握真、善、美的尺度,形成良好的品格、心理,端正学习、生活态度,从而满怀激情地去学习、生活,去面对社会、人生。
  3.1要注意选择探究的内容。在初中思品课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像概念、名称、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的知识以及受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资源物质条件的限制,不宜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内容,就不需要使用。比如,什么是公民,什么是法律,以及“三个代表”对我国政治生活的影响等。因此,实施探究式教学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选择难度适当、能引起兴趣、具有可操作性和探究价值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激励学生的探究活动,以达到探究式教学所追求的课堂状态。比如,讲授《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时,我选择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与台湾问题”这个角度,让学生从以下方面探究:①台湾问题是怎样产生的?②目前台湾回归祖国存在哪些阻力?③为什么说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④作为青少年,你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些什么?这样的探究,同学们积极参与,增强了爱国意识,明确了历史责任,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实践证明,这种探究符合教学目标,切合教学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探究价值,从而用理论指导了学生的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学科不同于自然科学,其探究问题的结论有政策倾向性。学生在认识上会存在差距。如果探究的结论较科学和全面,教师可做简单概括性总结。如果学生在结论性的问题上达不到对真理性知识的认识,认识不完整,教师要高瞻远瞩,注意总结和强调。教师对探究问题所得出的结论的强调是其主导作用发挥的关键阶段,其作用至关重要。有的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另外,教师应注意升华问题,深层次地把握关键点。例如,对我国人口问题的总结,告诉学生: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它不仅强调控制人口数量,而且把提高人口素质也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进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道德信念教育;人口问题本质上说是发展问题,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人口问题是一个世界问题,地球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需要大家共同保护,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这三条总结和升华,将知识、理解和道德信念以及情感融为一体,突破了框题界限,体现出专题探究教学的完整性,体现了教师对知识的内在把握和灵活运用。能否做到这一点,明显反映了一个教师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角色发挥水平的高低。实践证明,教师对探究问题的总结和升华,不但加强了教学效果,也是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必然要求。
  3.2充分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力求主导与主体的统一。
  在探究式教学中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调动学生的能动参与意识。要看到学生既是受教育者,更是探究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通过学习、探究,来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如讲授初三《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我首先布置了几道调查题:①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最广泛使用的是哪些生产工具?②2004年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和美国、日本相比又如何?③你的家庭成员(祖父母、父母等)的文化程度怎样(最后全班汇总统计)?接着请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最后对自己的调查分析写出相应的对策。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3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探究式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连,与时俱进,引导学生从对现实的理解和把握中去提高对理论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探究、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理论才能活学活用,探究式教学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比如,讲授《依法保护人类共有家园》时,我选择了“我与学校环境”这一角度,让学生从四个方面探究:①学校及其周围存在哪些环境问题?②这些环境问题有哪些危害?③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④创建美好的校园环境,你能做哪些实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使学生运用所学书本知识,善于发现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总之,运用探究式教学特点,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尽量还知识发展过程的本来面目,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1]韩震主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2]石峰.《探究性方法在中学思想品德中的运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6.
  

浅谈探究式方法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的运用|思想品德课堂游戏

http://m.zgzsclpt.com/content/309888.html

推荐访问:浅谈 浅谈 探究 思想品德 课堂

其他范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计算机连接到网络的合理顺序 下一篇:新课程自主与测评答案化学九上_新课程要求下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