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玩也是优点:“绿色家教”育出奥赛冠军】步步高家教机官网报价

2024-01-09 其他范文 阅读:

  作业负担越来越重,玩的时间越来越少,孩子的活动空间除了教室就是寝室,这是我国很多中小学生的生活现状,一位外国专家曾用“笼子效应”来形容这种现状。那么,把孩子放出“笼子”会怎么样呢?江苏省常州市有位名叫徐鹰的父亲,他的儿子徐奥特别贪玩,不喜欢上学,成绩不好,让老师很头疼,但在徐鹰眼里,贪玩也是孩子的优点。他和老师达成“特别协议”:老师少给徐奥布置作业,他保证把儿子的学习成绩提上去。父亲四年的努力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2006年10月15日,就读于常州市一中初二(10)班的徐奥在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亚洲区选拔赛上夺得冠军。更让人吃惊的是,原先对文化课提不起劲的徐奥,学习成绩突然一路蹿高,直至蹦到全班乃至全年级前列。
  常州市教育研究者将徐奥的成长命名为“徐奥现象”,“徐奥现象”成了常州市教育系统和学生家长热门的一个话题。那么“徐奥现象”到底有没有研究和推广的价值?徐鹰究竟是用什么方法让儿子脱胎换骨的呢?2006年11月10日,记者在常州市采访了徐鹰,徐鹰把他的方法称为“绿色家教”,就是让孩子回到一种自然和放松的学习状态。他向记者详细讲述了自己独特的家教经――
  
  贪玩也是优点,家长和老师达成少做作业协议
  
  1991年,我和大学校友王华结为夫妇。我在常州市安厦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任工程师,妻子是一家大公司的商务秘书。婚后第二年,我们的儿子徐奥出生了。
  孩子3岁的一天,我给他买了几件智力玩具。一转眼的工夫,他把所有的玩具全拆得七零八落,还在一边“咯咯”直笑。我板着脸严厉训斥他:“你怎么不爱惜东西!”徐奥不以为然:“拆掉了我自己会装。”我以为这是他瞎吹牛,也没在意。下午回到家,那些被他拆掉的玩具竟真的全都被重新装好了。我大吃一惊:这孩子还真玩出了一点门道。
  看到现在的孩子一上学就背个大书包,再也没有玩的时间,我不忍心过早剥夺孩子童年的乐趣,所以我让徐奥比别的孩子晚一年上学。徐奥上小学的时候,很多人劝我:“孩子的启蒙教育非常重要,你家孩子上学已经比别人晚,再不抓紧就迟了。”我回来跟他妈妈商量,觉得别人说得也对,就给他报读一个书法培训班。徐奥非常不适应课堂上的教学,一刻也坐不住,他在用来写字的纸上画满了小花和乌龟,老师很生气。没过几天,徐奥哭丧着脸对我说:“爸爸,我不想上书法课,太闷了。”看着儿子祈求的目光,我妥协了。从那以后,我没再给他报读任何培训班。徐奥小学一到四年级成绩都不太好,上课总是坐不住,老师说他屁股下面像是有钉子。四年级后,由于作业量大,徐奥玩的时间更少了。他老是苦着脸跟我说些不想上学、讨厌做作业之类的话,说得我心都凉了。他对作业的态度是能拖则拖,能糊弄则糊弄,为此,我没少挨他老师的训。
  一次期中考试,徐奥考得不理想。他老师把我叫到了学校,劈头盖脸训了我一顿。回家的路上,徐奥一直低着头闷闷不乐,我知道他心里也不好受,便没有责备他。快到家门口时,他对我说:“爸爸,我想在门口玩一会儿。”我心里其实很气恼,都什么时候了,还惦记着玩!又一想,谁家孩子不贪玩呢?自己小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便点头同意了儿子的要求。
  吃饭的时候,徐奥还没回来,我下楼去叫他,远远地看见他蹲在草地上,连我走到他身边都没察觉。什么东西让他如此着迷?我探头一看,原来他在逗弄一只蚂蚁。他一会儿拿片树叶放在蚂蚁面前,一会儿拿块小石头拦住它的去路。看他高兴成那样,我很纳闷,一只蚂蚁就那么有趣吗?我蹲下来不经意地问:“蚂蚁比上课有意思吗?”徐奥这才发现了我,犹豫了几秒钟后冲我点了点头。我问他蚂蚁两个字怎么写,他摇摇头。“你只会玩,连‘蚂蚁’两个字都不会写,让别的同学知道,岂不是要笑话你。”徐奥低下了头。
  吃过晚饭,我正在看报纸,徐奥走过来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工工整整写着“蚂蚁”两个字,还注了拼音。我愣住了,看来,儿子不是学不进去,而是不想学,要是能在玩和学习之间建立一条通道,那儿子岂不是有了学习动力。我决定从玩人手,让孩子回归到一种自然、放松的学习状态,我为之取名“绿色家教”。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早早地把徐奥叫了起来,要带他去钓鱼,他高兴得不得了,一个劲地催我快走。到目的地后,我对他说:“我们来个比赛,看谁钓的鱼多。”显然他对钓鱼比我更来劲,兴致盎然地忙活开了。在等待鱼儿上钩的时间,我问他:“徐奥,你知道鱼儿为什么能在水里生活,而猫和狗却不能?”徐奥一脸困惑地看着我。我就给他讲解鱼的结构,他听得入了迷。
  晚上回到家,徐奥把自己关在房内,不知他在干什么。第二天早上,我刚起床,徐奥就拿来一篇日记让我看。这是儿子第一次主动写日记,以前任凭我说破嘴,他都不动笔。日记的题目叫做《快乐的一天》,大致写了昨天和我一起钓鱼所发生的一些事,虽然写得很简单,但很真实。这也是儿子第一次不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完成的习作。我对儿子大加赞扬:“这篇日记拿去比赛,准能获奖。”听到我的鼓励,儿子很兴奋。
  徐奥这次表现大大增强了我的信心,为了给儿子争取到更多玩的时间,我对徐奥说:“今天我跟你一起去学校,找你们老师,让他把你的作业减少一半,有什么后果我们自己承担。”听见我这么说,徐奥一脸震惊地看着我:“爸爸,你说的是真的吗?”我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但要求他必须把成绩提上去,不然我没法跟老师交代,徐奥连连点头。 我找到徐奥的班主任,说明来意。班主任很不理解地对我说:“从来没见过你这样的家长,疼孩子也不能这样疼啊。”任凭我怎么说,班主任就是不答应。无奈之下,我只好又找到了校长,一再保证后果由我们家长自己承担。校长虽然不赞同我的观点,但还是同意了我的请求。
  当徐奥知道他以后可以少做作业时,高兴得一蹦老高,那个活蹦乱跳、朝气蓬勃的儿子又回来了。
  
  迷上机器人,有梦想就能飞得更远
  
  恢复“自由”之身的儿子反而不再讨厌做作业,因为作业量少,作业对他来说不再是负担。课余时间过得轻松,儿子玩上新花样了。他经常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一些知识拿来考我,我有时故意装傻,“答不出”他的问题,他就十分得意。儿子得意之情启发了我,我何不让他过一回老师瘾呢?于是,我上街买了一块小黑板,把它挂在客厅里。每天晚上吃完饭,我拉一把小椅子老老实实坐在下面当学生,儿子则站在黑板前当老师。上课的内容是儿子当天新学的知识。儿子神情严肃,学着老师的模样。我一边听,一边寻找儿子没有讲清楚的地方,然后举手问:“老师,3减1和3减去1有什么不一样?”儿子无奈地摇摇头:“我的学生真是太笨了。”儿子不得不再解释一遍,因为他的“笨学生”不弄清楚是不会罢休的。儿子有时支支吾吾答不上我的问题,只好回学校问同学和老师,好继续在我面前逞能。
  2005年9月徐奥成为常州一中初一学生。10月的一天早 晨,我陪徐奥到公园里采集树叶标本。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在摆弄一架遥控的直升飞机。因为年龄相仿,徐奥和男孩很快聊到了一起。原来那架直升飞机是男孩自己制作的,还在学校的科技作品展中获得了一等奖!回家的路上,徐奥一句话也没说,我知道他还在回忆刚才那架飞机,就说:“徐奥,咱们也造一架飞机,比他的还要好!”徐奥有点不自信:“我能行吗?”“行,肯定能行!”“那我就造一个机器人,会走路,能翻跟头,我让它干什么它就干什么。”“好,老爸全力支持。”
  徐奥是个讲信用的人,说干就干。制作机器人的第一步,是要有制造机器人的零件。我陪着徐奥找遍了常州市的大小超市都没找到。难道让儿子刚燃起来的兴趣之火就这么熄灭吗?当然不行。我托一位在美国进修的大学同学寄回来一套组装机器人零配件。
  从邮递员手里接过包裹的那一刻,徐奥高兴得不得了。可打开包裹一看,徐奥傻眼了:说明书全是英文,他一个字也看不懂,根本无从下手,只能对着一堆零件发呆。徐奥求助于我,我摇摇头,上面有好多单词我也不认识。怎么办?我抱来一本英汉大辞典,和徐奥一起慢慢啃说明书。无奈一直啃到晚上8点也只啃出一小部分。因为第二天还要上班,我洗了个澡便睡觉去了,临睡前叮嘱徐奥也要早点睡。
  凌晨大约两点多钟,我起床喝水,发现徐奥房间的灯还亮着。推开门一看,徐奥还在啃那份说明书。徐奥见我进来,立刻抓起桌上的两张纸向我报告:“我把说明书翻译出来了。”我一看,可不是吗?儿子已经用中文把说明书重新抄写了一遍。尽管好多词译得不准确,但对一个孩子来说,这已经很不容易了。看着儿子熬得通红的眼睛,我心里一热,差点流出泪来。我揽过他的头,摩挲着他的头发,发自内心地说:“儿子,你是最棒的。”
  对照着说明书,又打电话请教了常州一中的老师,徐奥愣是把机器人组装成功了。徐奥兴奋得手舞足蹈。机器人是拼好了,但如何让它动起来,成了徐奥最犯难的事。要让机器人动,就必须要为它编制程序。徐奥对于电脑的了解仅限于打字上网,从未接触过程序。
  我立即向儿子发表声明:对于机器人老爸什么也不懂,只能靠你自己。没了依赖,书本成了徐奥弄清问题的唯一途径。徐奥从不喜欢看书,但那段时间,他跑遍了全市大小书店,买回来机器人方面的书籍十几本,其中还有英文的,连我看了也头大了,徐奥能看得进去吗?
  每天晚上,徐奥都把自己埋在书堆里,书上有些字他不认识,所以他看书的时候,旁边总摆满了工具书。徐奥对我说:“爸爸,我现在真后悔当初不好好学习语文,书上很多话我都理解不了。……没关系,你现在学还来得及。”
  当徐奥把那些书半懂不懂地看完之后,他开始编制程序。一开始,徐奥编的程序总是不对,电脑成了他发泄的对象。渐渐地,他有点灰心了。我看情况不妙,赶紧给他报读了学校里的机器人兴趣班。老师对徐奥这个迟到的学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同学们的交流也让他兴趣倍增。他开始会编一些简单的程序,但由于这些程序设计上有缺陷,所以机器人走走停停,没个准数,这让徐奥很是苦恼。
  一天傍晚,我让徐奥带着机器人跟我去公园。来到公园里,我说:“徐奥,把你的机器人放在广场上展览一下!”一开始,徐奥很不好意思,但看看傍晚人不多,表现欲促使他打消了顾虑。谁知机器人不给徐奥面子,赖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徐奥脸涨得通红,拿起机器人准备往家跑。这时,一个小男孩跑过来拉着徐奥的手问:“哥哥,能让我看看你的机器人吗?”徐奥迟疑了一会儿,答应了。大家都在旁边小声地议论着,有好几个小朋友硬是要我给他们讲讲机器人方面的知识,我故意把徐奥推到前台:“小朋友们,有什么不明白的,你们问哥哥,让哥哥给你们解答好吗?”小朋友们高兴地围着徐奥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哥哥,机器人为什么能跑?”“哥哥,机器人需要电池吗?”“哥哥,机器人能变吗?”……小朋友们的问题有的徐奥能解答,有的解答不了,但不管怎么样,徐奥很有点飘飘然。
  但是一个四五岁小女孩提的问题却极大地打击了徐奥的成就感:“大哥哥,电视里的机器人都能动,你的机器人为什么不能动呢?”徐奥窘得满脸通红。我连忙出来解围:“小朋友,哥哥的机器人还没做好,下次你再来的时候,一定能动。”“那我下个星期天能看到它动吗?”我握住儿子的手,捏了捏他的手心,然后说:“肯定能看到,不信你和哥哥拉拉钩。”受我的鼓舞,徐奥主动伸出手,和小女孩拉了钩。
  
  勇夺“奥赛冠军”,“徐奥现象”挑战“高压”教育
  
  晚上回到家里,徐奥顾不得吃饭,一头扎进书堆里。我硬把他拽到饭桌前,强迫他吃饭。吃完饭我规定他晚上看书不能超过9点,徐奥委屈地对我说:“是您让小女孩和我拉钩的,我不能失信于她。”我一时无话可说,只好作出让步,答应他晚上看书可以看到10点。
  2005年11月8日,徐奥终于完成了机器人一整套完整的动作设计,机器人终于可以按他的指令去完成规定的动作了。那一天,徐奥像个大人似的哭了。
  和小女孩约定的星期天到了,徐奥央求我带他去公园赴约。可是,一直等到傍晚7时许,小女孩始终没有来。徐奥不愿失信于小女孩,第二天、第三天他又去了公园,直到第四天,他总算等到了那个小女孩。他为小女孩表演了全套机器人动作,一气呵成,一点也没出差错。小女孩被机器人迷住了,赖在公园里不肯随奶奶回家。徐奥骄傲地对我说:“爸爸,我也有‘粉丝’了!”
  2006年6月下旬,徐奥代表班级参加学校里的英语竞赛,夺得一等奖。原来,竞赛题目当中有很多生词,是考学生平时阅读能力的,很多同学只能靠猜,但这些单词对徐奥来说并不陌生,他在制造机器人的过程中看了大量的英语书,用徐奥的话说,他和它们早就照过面,现在是老相识了。 徐奥不是个特别好学的孩子,但由于对机器人有兴趣,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喜欢把他认为有用的东西记下来,特别是在组装机器人和编制程序方面的心得,他记得最多,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这些文字看上去很粗糙,但简洁明了,很朴实,没有为迎合老师意图刻意生造东西。上了初二后,徐奥的日记又有了更多的内容,每次参加比赛,每次和我一道出去玩,他都认真地记录下来。不知不觉中,徐奥的语文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到了初二,他的语文成绩已经蹿到了全班前三名,作文多次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
  我从不给徐奥布置作业,也从不强迫他读那些他根本不感兴趣的书,他的课外书都是他自己买的,好多都是科普和科幻方面的。一开始,他妈妈认为这会影响孩子的主课成绩,但后来发现,孩子的主课成绩不仅没受影响,反而一路蹦高,副课如历史、地理的成绩更是拔尖。
  2006年3月12日,常州市举行FLL机器人大赛,徐奥代表常州市一中参赛,获得了亚军;2006年5月,在江苏省机器人大赛中,徐奥夺得冠军;2006年7月初;在全国机器人大赛中,徐奥再夺冠军;2006年10月15日,在香港举办的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亚洲区选拔赛上,徐奥又一次夺得冠军。
  徐奥原是一个成绩一般的孩子,由于家长减轻了他的作业负担,把本来属于孩子的时间还给了孩子,让他在自由、放松、没有高压的状态中学习和成长,结果孩子的学习兴趣反而被激发,特长得到充分展示,这种现象被当地教育工作者命名为“徐奥现象”。一位名叫江学天的老师对常州市市属中学初中部做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凡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前十名的学生,其家庭教育环境大都比较宽松,而且升入高中后成绩不会掉队;那些在高压政策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尽管也有人学习成绩特别拔尖,但成绩不够稳定,总体呈下降趋势,升入高中后往往会掉队。
  “徐奥现象”或许不能成为中国多数家庭教育孩子的范本,但不管怎样,它让我们知道孩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也可以“自然”成长为优秀人才。
  (本文拒绝任何形式的转载、摘录,违者必究!)

【贪玩也是优点:“绿色家教”育出奥赛冠军】步步高家教机官网报价

http://m.zgzsclpt.com/content/295103.html

推荐访问:贪玩 家教 奥赛 优点

其他范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孙俪“资助门”事件:表达善意是一门心理艺术:孙俪资助贫困生事件 下一篇:“窝囊”丈夫冲冠一怒,杀了那个当家“贤妻”:丈夫窝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