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2022-10-22 其他范文 阅读:

  【摘要】问题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桥梁,问题有效了,则交流就更加有效,因此,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效提问就是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如何把握时机、面对全体学生、开放而精准的进行提问,这就是本文要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提问有效性面向全体把握时机开放性
  
  课堂是学习的课堂,解决问题是课堂的重点,因此,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成了教学的重点过程。传统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新课改下则提倡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这都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得到较好的体现。提好问,让问题变得有效无疑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前提。
  一、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改提倡教学要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众所周知,个体的发展是建立在群体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要保证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在注重全面发展的基础进行。这反映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就需要教师的问题能同时兼顾优差生。如何做到兼顾就需要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不同层次的问题而进行。
  如在《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上)》的教学中,为让学生对“凡尔登战役”有更深入的了解,设置了如下问题:1. 交战地点在哪里?2.交战双方各是哪些国家?3.交战的结果是什么?4、“凡尔登战役”的别名是什么?5、其影响又如何?从教学结果来看,很多学生通过阅读教材都能回答上述的问题,只是有的同学对问题5的回答不是很详细,但经过教师的点拨变能找到主要观点。
  从这里不难看出,看待问题是否有效不在于问题的多,而在于问题要能符合大多数学的学习基础并在自主学习后能基本解决,同时也用问题兼顾优生,让他们不但“吃饱”,而且“吃好”。这不仅需要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结合教学重难点,还需要以全体学生为提问对象来进行问题的设计。
  二、提问要把握时机
  何时提问才是最有效的?笔者认为,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提问的起点是不二法门。目前,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模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它不仅摆脱了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束缚,还以学生的主动探索为主要方式。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模式中,教师更多还是需要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如在《自然环境》的教学中,为让学生充分理解地球上的气候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以“从地球仪上看地球”的探究活动进行,并以如下问题展开教学:
  师:宇宙中星球数不胜数,而至今发现有生命存在的只有一个,它的名字是?生:地球。
  师:(教师接着出示地球仪)并接着问“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特点是什么?”生:自转和公转。(可引导学生说说自转和公转,教师在学生不清楚的情况下进行点拨。)
  师:(在学生描述自转和公转后)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生:(可能会根据以往学习知识说出自转和公转的时间),教师总结。
  师:大家弄清楚了地球运转的方向,那么,地球仪该如何旋转?生:自西向东。
  (接下来给学生5分钟时间对地球仪进行自主探索,并将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巡视。)
  师:(在同学对探索结果进行汇报后)你们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探讨?
  生:北回归线怎么理解?
  师:(先让学生找到北回归线)哪个同学能谈谈和这条线有关的知识?
  生:北回归线在赤道以北;围绕地球一周……
  师: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北回归线在地球仪上有什么特点?
  生:圆是椭圆的,所以赤道最长;都是圆圈……
  师:既然赤道最长,那么最小的圆又在什么地方?
  生:南北极附近……
  师:大家说得很好,为了更好地研究地球,人们用一些线将地球的表面划分为不同的多个区域,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都和地轴垂直,环绕地球一周,我们将其称之为纬线,为区别每条纬线,又以纬度来进行区分,纬线指示方向按照东西进行,请同学们查看一下最长的纬线是那一条?……接着认识南纬、南半球、北纬、北半球,最后延伸到气候。
  可见,要让问题能有效地起到引导的作用,就需要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来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在尝试解决后获得成功的满足感,然后再去解决新的问题,如此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起点,逐步推进,问题才会更加有效。
  三、问题应有梯度
  所谓的梯度即按照由简而难,逐层推进的原则来进行提问。在提问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兼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同时又要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为基础。
  如在《“冷战”后的和平主题》的教学中,为让学生理解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教师首先准备一张苏联解体前的地图,然后参照教材中的地图作比较,提出问题:1.苏联解体解体后分裂成了那些国家?再以问题2.苏联解体带来的最主要变化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以问题3.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有怎么样的影响?来进行小结。
  在上述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苏联解体后的变化,而问题二正是在这些变化基础上进行的延伸,问题三则是在分析变化后做出的小结,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从变化从寻找最终的结果。
  再如《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例,问题设计如下:
  1.什么原因引发了五四运动?2.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为何成为了先锋?3.五四运动的口号和参与的阶层反映了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4.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只是却得了初步的胜利?5.为何说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五个层层推进的问题让学生从五四运动的了解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了解,问题之间的层层次性让教学过程得到顺利的展开。
  不难看出,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达成教学目标就需要以层次性的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在逐渐学习和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深入。
  四、问题要具有开放性
  历史与社会课不是封闭的课程,相反是开发性的课程,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思维发展为起点的教学,并且,作为具有较高实践性的历史与社会教学,本身就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故问题的设计就需要坚持开放性。
  以八年级上综合探究之“保护我们身边的古代文明”为例,由于本次的教学重点是“文物保护中所遇到的矛盾”,因此,解决了这些矛盾就解决了保护文物这一问题
  在教学中,因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也就应以开放性来进行,具体问题如下: 1.北京人的家园谁来保护?提出问题,以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的案例来引出话题,在学生们准备进行讨论前,以图片形式来展示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惨遭破坏的景象,由此而引发学生们对保护文物重要性和迫切性的思考,并未。
  2.我们如何评价他们的做法?通过埃及金字塔、山西平遥古城和尼罗河古迹的保护现状来作为案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的对人们的保护行为进行分析。从不同的做法中保护文物的矛盾,旨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因保护文物的方法多种多样,于是学生在讨论中的解决方案就会多种多样,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方案的利弊进行指导,让学生选择最价方案来解决问题。
  3.我们可以有什么样的行动?这是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以教材中的实际问题解决来进行思考。由于学生们所处的环境各异,故所提出的“行动”也就各异,但教师需要注意一点,即让学生在了解文物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找到目前文物保护的矛盾所在并结合自身实际来进行可行性的分析、决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文物保护意识得到培养。
  问题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观,通过问题的有效来激活课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也就其中涉及的问题作了简单分析,在今后教学中还要不断实践、丰富,以期让问题更加有效、让课堂更加高效。

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初中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

http://m.zgzsclpt.com/content/207068.html

推荐访问:浅谈 浅谈 提问 有效性 教学

其他范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85课小议食文化 小议兴趣在综合实践课中的作用 下一篇: 浅议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