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导向与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独立学院

2022-09-25 其他范文 阅读:

  摘 要:本文以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经济类专业为对象,分析了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思路,特别是分析了职业资格证书和学生实习及就业的关系,指出独立学院应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字: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就业导向
  独立学院的兴办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的举措,是新世纪下按照新的机制和模式,以市场配置原则创办的相对独立的高等教育模式,有效地利用和了扩大社会教育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然而,由于独立学院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在其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尤其是课程体系的建设方面,急需进一步的完善和不断探索。
  本文以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经济类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一些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议。
  一、 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课程体系的设置都借鉴母体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这种做法虽然有效地避免了建校初期由于师资不足等原因导致的课程体系设置不成熟或不科学问题。但是,随着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这种课程体系设置的弊端也日益显现。
  (一)课程结构不尽合理
  多数独立学院经济类课程体系最初的设置以传统的“三段式”为主,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辅之一定数量的选修课,这种课程体系设置的一个问题就是理论课程居多,实践性、可操作性课程较少,再加上学生基础水平有限,容易形成对专业课学习的困难,导致兴趣和信息的丧失,同时,这种传统课程设置方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上课课时较多,周学时有时高达34或更多(周全部学时为40学时),这样就势必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学生自学的时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能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就业优势。
  (二)选修课流于形式
  独立学院运行初期,一方面,由于师资不足等问题有时无法提供科学合理丰富的选修课程,同时,学生在选修课的选择当中比较盲目、随波逐流,很难形成学生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有的学生纯属为了获得学分而应付了事,经常出现选课但不上课的状况,导致选修课流于形式。
  (三)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许多独立学院在教材使用上,基本选择与母体学校相同的教材,同时,由于建校时间相对较短,市场上很少甚至没有针对该部分学生的教材,而选择与母体学校相同的教材往往太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和独立学院强调实践相对接的方面的教材。此外,部分教材内容更新迟缓,案例陈旧,对学生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强。
  二、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针对以上现现状,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经济系在课程体系改革中主要从课程设置的优化、课程内容的改革以及实践教学方式的推广三方面来尝试。
  (一)课程设置的优化
  为了提高滨海外事学院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经济系在教学计划中专门设置了与职业资格证相对应的课程,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的考试,以有利于学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其中,国际贸易专业设置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物流》、《国际商务英语》等课程,鼓励学生考取单证员、报关员、跟单员、物流师、人力资源师等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以及商务英语证书;金融专业设置了《证券投资学》、《基金管理》、《商业银行经营》、《金融理财》、《金融英语》等课程,鼓励学生考取证券、银行、期货、保险、理财等从业资格证书以及金融专业英语证书。这些课程的设置具有了更加明显的针对性,不仅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理论,而且在就业中也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经济系教师大胆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在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每学期每门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将与就业有密切关系的经济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教材中涉及的部分重点、难点内容,经典案例和练习融入到日常专业课的讲授内容中,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课程并获取学分的同时,具备了考取资格证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的有《国际贸易实务》、《证券投资学》、《国际商务英语》、《金融英语》和《会计学原理》等课程。
  (三)实践教学方式的运用
  经济系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方式来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其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下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例如,《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贸易单证制作》课程,教师运用教学软件进行相应课程的实践模拟讲授,并要求学生模拟实务中的出口商、进口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保险公司、货代公司、海关等角色,并让学生就角色开出相应单据。《国际结算》采取案例法,引导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分析案例,鼓励学生在课上讲出分析结论,并特别设计了单证审核模拟操作环节。
  《证券投资学》课程采取实训法。通过运用教学软件,模拟各种真实的金融交易环境。《商业银行管理》课程采取模拟法,让学生分组扮演信贷部、证券投资部、融资部、中间业务部等角色,切身体验如何在众多纷繁的数据中发现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三、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就业的关系分析
  为了分析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特别是职业资格证书和学生实习就业的关系,经济系成立课题组专门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以学生为纽带,实现教师与企业的联系
  通过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职业资格证获取以及实习就业情况的调查,明确课程体系改革与提高学生实习就业能力之间的关系,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构建出课程体系。
  以2007级专业学生为采集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涵盖课程体系改革前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情况与就业的相关度,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96份,回收率98.7%,调查时间为2011年6月。课题组将相关数据和资料进行采集,运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了详实的定量和定性分析86%的学生认为,所授课程与就业具有很大的相关度。
  (二)以教师为纽带,实现学生与企业的联系
  教师走进企业进行实训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模式,使学生更加适应就业需求,并推荐学生到企业实习就业。采取以上分析方法,80%的同学认为对其实习有帮助,76%的同学认为课改教育方式对其就业有帮助。
  (三)实现学生、教师、企业三者的有机结合
  以学生为纽带,实现教师与企业的联系,以教师为纽带,实现学生与企业的联系,最终实现学生、教师、企业三者的有机结合。不但为学生寻求了更多的实习就业机会,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提升空间,更为企业输送了实用的人才,从而实现了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杨丽 独立学院课程体系改革的几点思考 科技向导,2011,(17)
  [2]刘巨钦,朱健 论独立学院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现代教育科学 2008,(2)
  [3]马倩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 教育与职业 第38期
  [4]王维红 以就业为导向的经管类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科研立项.2010,(6)
  作者简介:王维红,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教师,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融资、中小企业国际化

就业导向与独立学院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独立学院

http://m.zgzsclpt.com/content/201730.html

推荐访问:导向 经济类 课程体系 独立学院

其他范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谈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创造力 下一篇:说中国古典舞的“古代”心态_中国古典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