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的例子 浅谈小学创新教育

2022-09-11 其他范文 阅读:

  当今的教育正在出现一系列新的变革趋势,教育在更高普及程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于提高质量和效益,其中培养高素质的富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被摆到了一个突出的位置上。我国正逐步实施的素质教育是一项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的改革实践,其最为核心的价值目标也正是教育对人的创新精神的培植和创新潜能的挖掘。
  一、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
  什么是创新?简言之,创新就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所从事的产生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活动,其根本特征是变革、进步和超越。从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创新是一切人类活动的核心之所在,是人的本质力量发挥的最高表现,有了创新,才有了人对现实的不断超越。从人的生命发展的历程来看,创新是人的最有价值的生命活动形式,他推动着人从现有的生命水平向着更高的生命水平发展,有了创新,才会有人对生命的不断超越。所以,创新既是人对世界现实水平的超越,又是人对现有生命水平的超越。
  创新不仅可以从社会意义上来考察,也可以从个体意义上来考察。所谓个体意义上的创新,就是指个人以一种探究的态度产生出个体水平上的新的经验,其新与不新的评价不是以社会规定的标准来进行的。个体创新是人人皆可有的行为与经验,但其创新活动不一定得到社会的承认,而只是他们自己才感到是有价值的新经验。显然,小学创新教育活动中的创新,从学生主体的角度看,主要指的应是个人意义上的创新,即小学生在自身的心理水平上去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在多数时候都并不直接显示出社会意义上的创新价值。其教育的宗旨是在于让小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
  据此,我们认为,创新教育就是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的教育。所谓创新人才应该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相关的层面。其中创新精神主要由创新意识(包括创新需要、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体验、创新理想等内容)、创新品质(包括独立性、坚持性、批判性、挑战性、进取性、合作性等个性特征)构成。创新能力则包括人的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内容。从两者的关系来看,创新精神是影响创新能力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和主观条件,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则是丰富创新精神的最有力的理性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呈现出一种互动的态势。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
  创新教育的内涵还可以用四个“不是”和四个“是”来予以更进一步的表述,即: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单纯训练学生发明创造的技巧的教育,而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培养少数尖子学生的英才教育,而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只重结果上的创新特征的教育,而是一种即重结果更重过程上的创新特征的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以挖掘个体某项能力为价值目标的教育,而是一种要从个体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绝地诱导出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
  二、小学创新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从创新教育的构建来看,小学创新教育活动应被作为一项完整的系统工作来加以对待,即必须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进行较为深刻的变革,从而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在过程和结果上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并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日渐形成一套具有固定行为特征的教育表达方式。贯穿创新教育过程构建的主线应该是:通过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指导思想,切切实实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逐步改变现行小学教育过程中压抑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内容和形式,渐趋形成解放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过程结构,探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规律以及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的教育影响在教和学两方面的具体行为表现。从而减少现行学校中“无爱好、无特长、无创造性和无个性”学生的存在,最终促使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的 提高。为此,教育活动的开展应充分遵循下述教育原则:
  1.主体参与性原则
  该原则是指教师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充分发展而选择和设计的,同时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工作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做集体的主人,以主人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2.整体发展性原则
  该原则是指教师要把学生的成长发展看成是一个生命整体的成长发展,这个整体有一种内在的和谐性,它表现为能力的多样统一性、身心生长的有序性。而人的非整体性的发展,其最直接的不良后果就是导致创新能力的呆滞,更有可能造成一种人格的不健全。
  3.协同创新原则
  该原则是指把教的创新和学的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学科创新和活动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校内创新和校外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机地统一起来。
  4.民主个性化原则
  该原则是指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要以一种平等、博爱、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来对待每个学生 ,使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起来。民主的教育环境是挖掘小学生创新潜能的最重要的客观环境。
  5.实践探究性原则
  该原则是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要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开展探索性活动的广阔时空,不断扶植和加深学生成为发现者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6.激励进取性原则
  该原则是指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新方法处理问题,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和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

创新教育的例子 浅谈小学创新教育

http://m.zgzsclpt.com/content/199096.html

推荐访问:浅谈 浅谈 创新 小学 教育

其他范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网络时代初中独生子女感恩教育初探]2018独生子女补贴政策 下一篇:【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整合】 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